苦玄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最美的温州人,他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慈善
TUhjnbcbe - 2022/11/14 16:46:00

浙江好人,“温州雷锋”的称号

*卫夫妇图片

*卫,原籍是台州*岩,年出生,5岁失母,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年少就在溪边放牛,练就一身好水性。年11月,经革命人士指引,加入了浙南游击纵队,成为一名卫生兵。在部队,我参加过解放温州和解放洞头的战斗。

解放后,我曾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35*师团炮连代连长。在部队,立过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年因国家经济建设需要,随部队整建制转业到华东地质局地质大队。年自愿报名到云南支援大三线建设。年调回温州,在省地质队第十一大队工作直到离休。

温州老功臣*卫图片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在默默为别人付出,他们普通而又不普通,他们平凡而又不平凡。他们做的事情看似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但并不是每个人容易做到。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平凡蕴含的伟大,看到普通散发的光华。义工*卫身上就有普通的光华、平凡的伟大。近日,我省首届“十大杰出义工”20位候选人名单出炉,*卫从近百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他的事迹,也可谓名副其实。让我们走近这个耄耋老人,走进他的心灵世界,了解他做义工的心路历程,让更多的人加入他的义工队伍中,接过他的接力棒。

年轻的时候*卫参加过解放温州、温岭、*岩、洞头岛的战役。是个从战场上幸存下来的人;7年前我得过癌症,是从病魔手里逃出来的幸存者。我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多做有意义的事。”这是今年85岁高龄的*卫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老,担任医疗义工服务队的义工,是从他身患癌症的时候起。他不是医生,但是医疗义工队后勤、买药一应事宜,全由他包揽。每周二、周五,区慈善总会义工医疗服务队的医生们定点在郭溪街道任桥普宁寺门诊。而义工*老,总是最早到的。每一次,他都是清晨6点多,就会坐上去往新桥街道前花的公交车,然后步行到药店买各种中药,回来后,开门、晒药,为医生护士们准备早餐……忙得不亦乐乎。他说,他要做义工做到走不动为止。

[年2月,当义工开始的第一天]

*卫、叶荣先夫妇住在新桥街道地质宿舍一幢狭窄的楼里,他们的睡房兼书房里,最显眼的就是堆满各类中药书,那是他们平时用来自学的。

5月17日上午9点多,*老就从这里出发步行去公交车站,然后去往位于新桥前花的瓯海时代医药公司。*老紧紧握在手里的一张小便条上写着如下几种中药材:泽泻、知母、玄参、杜仲、山楂。这几种药用完了,必须尽快采购。

年,医疗服务队开始在普宁寺定点服务的时候,*老就担任了药品采购员。他的爱人叶荣先幼年曾学过中医,于是老伴就帮助他在家里为医疗义工队炙制药品,比如*芪等等。由于每周都到瓯海的几家药店买药,药店的人都成了*老的老熟人。不到几分钟,药就备齐了。

这次的药不算多,*老只拿了一个大塑料袋拎着。有几次需要采购的药品很多,老人就要用扁担来扛了。80岁的叶荣先还不无心疼地想起曾经的一次经历,由于扛的药材太重了,*老到了宿舍楼的楼梯上,扁担一下子断成了两截,人也失去重心摔倒在楼梯上。然而,这样的经历在*老的回忆里,是开心的。他说,那说明我还没老到不能干重活。

采购完药材,已经是上午10点多了,太阳渐渐猛烈起来,从医药公司拎着药材去公交站,还要绕过好几条小巷子。*老一手擦着汗,一边健步如飞。

5月18日,周五,那是林健夫医生坐诊普宁寺的日子。当天早上6点多,*老又拎着那袋刚买来的中药材从家里出发上公交车了。到了温州普宁寺的药房,他就开始做许多琐碎的事情:开门、打扫卫生、提开水……医疗义工服务队在普宁寺的服务点由两间不大的偏房组成,一间用作药房,一间用来看诊。眼下多雨水,老人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一些药柜里的药材搬到院子里晾晒,以防发霉。当日他晾晒的是两个簸箕的陈皮,那是他平日里自己搜集来的。

8点不到,已经有一些周边村子里的村民前来等候医生了。看到老人家早早守候在药房里,他们早已习惯了,于是几个村民就上来攀谈。白发苍苍的瘦小老人总是一脸和气,问着患者的病情,还会说一些自己曾经患病的经验。

8点多,退休医生林健夫、中药师董筱莲和护士陈秀琴、*秋兰,都先后到来。这些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的退休医务工作者,换上白大褂就忙碌起来。而老人家总是不忘给他们倒茶、送早餐。一直忙到午后,医生护士们都先后散去,老人家才一一整理好药柜,关上药房的门。

每周,像这样看似平淡而琐碎的日子,*老已经整整经历了4年多,风雨无阻。他总是最早到的人,也是最晚走的人。村民们在医疗服务点看病,只收成本费。正是医疗义工队的20余名退休老中医和中药师,还有*老的坚持,方便了附近一带许多患者,既治好了病,又温暖了心!

下午4点多,*老关上了普宁寺药房的门,但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带了一些药,步行前往任桥村的老书记方银生家。年近七旬的方银生早年由于高血压引发中风,如今一直卧病在床。*老径直上了二楼的卧室,将两包药放在方银生的床头。他知道方银生平时不能走动,所以每周都会来他的家里,带一些药过来,同时坐下来陪他聊天解闷。

夕阳西下,老人家才坐上了回家的末班车。看上去,这个白发苍苍的慈祥老人,只是再普通不过的老者中的一员。有时候,在公交车里,也常常有年轻人会站起来让个座。可是,人们却不知道,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义工。人们更不知道,老人家这一辈子,有过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

*老是一个看起来无比平凡的老人,你很难想象他曾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你更难想象,他曾经身患癌症。

年轻时候的*老,曾经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年3月,年轻的*老从台州*岩老家来到永嘉,加入了浙南游击中队,先后参加了解放藤桥、温岭、*岩等地的战役。年10月到年1月间,他先后参加了5次洞头保卫战……年10月7日,第一次解放洞头的战役取得胜利,*老和战友们一起从此驻守洞头海岛。发生在年7月份的洞头保卫战,老人家至今记忆犹新。那是7月7日早晨,这场艰难的战斗,整整打了两天,身为机枪手的*卫一共打了发子弹,机枪座的金属也打断了一次。战斗异常惨烈,他永远记得8日下午,他一个人就掩埋了30多名阵亡的战友。在此后的几次洞头保卫战中,由于熟悉地形,他都是部队的向导,冲锋陷阵在前面……

年,*老从部队转业,本来当时他可以调入华东地质局担任行*工作,但是他向组织提出要当工人从事钻探工作。从此,勘探工作成了他半辈子的职业。从早年的戎马生涯,到后来的地质钻探,再到如今晚年担任医疗义工,老人正如古语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已是耄耋之年,担当义工,故事得从7年前说起。

*老是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的一名离休干部。7年前,他作为一家单位的地质顾问,义务帮忙重修位于市区西山路的净华寺。当时,一些退休老中医发起成立的医疗服务队正好定点在净华寺义诊。老人家觉得他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就想着自己也能帮得上忙。从年轻时起,*老就一直有一个想法,很多战友都在战场上牺牲了,自己是个幸存者,活着一定要多做有意义的事。所以,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常常帮助医疗队买个药、跑个腿什么的。

年下半年,*老发现自己越来越瘦,半年体重减了十几公斤。医疗服务队的任宏宽医生给他把了脉,告诉他应该是肠胃有问题,医院做肠镜,医院诊断结果是大肠癌。回想当初,*老说这个病之所以能治愈,大半得益于自己的好心态。虽然家人都一再劝他长期住院,然而他还是一边吃中药自我调理,一边更热心地投入于医疗义工服务队。当时*老还有个很单纯的想法:多亏了医疗义工服务队医生们的及时发现,他的病得以及早治疗,他一定要多谢他们。他说,人最重要地是乐观地活下去,活下去,就要感恩生命,就要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

[有生之年做有意义的事,*老要用有生的日子做有意义的事情]

年,医疗义工队服务点需要换新址。*老得知后,一边帮助联系普宁寺落实地点,一边自掏腰包,花了余元从二手市场购了两个大药柜。不久,温州普宁寺的医疗服务点顺利开张。

近4年来,区慈善总会义工医疗服务队的“慈善义诊列车”每月至少两次走村进户,为困难群体展开免费门诊。老人家虽然不是医生,却是没有一次落下。医疗队去的最多的是泽雅偏远山区北林垟、五凤垟等地。*老每一次都担任总后勤的角色,购买药材、布置义诊现场、准备相关物品等等,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下乡义诊,每次都有近40名医务人员一起前往,工作量要比在普宁寺还要大得多。北林垟、五凤垟等地的一些村民家里生活条件有限,又缺医少药,医院就诊也苦于交通不便。老人家记得,在泽雅五凤垟义诊活动中,年近六旬的支坑村村民周碎英听说医疗队要来,一大早就搀着腿脚不便的丈夫,步行半个多小时赶到义诊点。由于常年饮食以咸菜、豆腐乳等为主菜,北林垟一带的中老年人普遍血压偏高。“有几个妇女过来量血压,我们带去的血压计都窜上去有些受不了。”老人家说。

每次下乡前,*老都要备好给医生开处方用的便笺和笔。医生们在村里选定了医疗点之后,他总是第一个到村里帮忙抬桌椅布置现场。

女儿心疼父亲,曾劝他量力而行。老人家回答说:“我的很多战友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我有幸存活下来,只要我还做得动,一定要做下去。”而他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他们这些老年义工的付出,有更多的年轻人能接他们的班。

虽然全然不懂中医,而且是为服务医疗义工队做后勤义工,但是老人家却是一直虚心向医疗义工队的各位老中医讨教医疗知识,常常坐在案头,拿着放大镜看中医书籍。在老人家的眼里,在晚年,义工就是他的事业。而医疗义工服务队其他队员的付出,同时也深深感染了他,给了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5月21日上午,医疗服务队又决定于4天后赴泽雅山区义诊,*老又一次忙开了工作。

翁聊仑周吉敏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美的温州人,他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