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简而言之就是:生活的苦,会让人麻木,习以为常;学习的苦,让人保持尖锐的疼痛感。”
01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
就是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
年初,15岁的堂弟初中二年级没读完就辍学了。他给出的理由是:知识学不会,上学没意思。
游荡荒废了大半年后,在家人的劝导下,堂弟去一所中专学校学习临床医学。
今年春节见面,得知他竟然在复习准备参加高考,读大专提升自己,这让我意外又惊喜。
问他为什么又想通了要去读书,堂弟说:去年一年,医院实习。科室里的医生都是大学毕业,甚至有的护士学历都比我高。虽然我没有受到太多的鄙视,但是面对别人高超的专业技术和扎实的基础,我还是感觉有点丢人。如果不继续读书深造,以后根本无法立足。
听了堂弟的话,我很庆幸他还没有被生活的苦所麻痹,他还愿意在尖锐的学习痛苦中勇敢前进。他还明白,在应该奋斗的年纪不能选择安逸。
这对于他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他给了自己一个新的机会,去奋力拼搏一把,改变自己未来的人生轨迹。
曾经的“高考零分少年”徐孟南正备战18年高考
02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小峰从小乡村考进省城的一所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在他们村里,流行去广东打工,小峰的哥哥17岁就去了广州打拼。
进入大学以后,小峰学习依然勤奋刻苦,大学四年都坚持早起学英语,常常在实验室泡到夜里十一二点才回宿舍。他的头发老是长到耳朵下面都没去剪,不是为了耍酷,而是因为天天泡实验室没时间,并且觉得在实验室也没有什么新鲜人物要见,有没有好形象不重要。
大四时,小峰被院系推荐保送本校研究生。研究生的三年,他还是孜孜不倦地努力钻研。后来毕业时,经过导师推荐,他去了一家很不错的公司上班,起步薪水就上万了。
那时,小峰哥哥的薪水也是1万多。看似兄弟二人不相上下,可是,33岁、已经打拼十几年的哥哥,与26岁、刚刚起步的小峰,真的一样吗?
有次聊天,小峰说:如果不是读书,如果不是高考,我的人生经历应该是我哥的复制版,可能借着我哥的经验会稍微好一点。但现在,我靠自己的努力学习,用了比我哥更少的时间和辛苦,实现了不一样的人生,并且起点还要更高些。
在我们的生活里,高考、大学,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可否认,这是大多数人最好的、最便捷的路。
“读书改变命运”,这个理论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并且越喜欢读书的人,越有更多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读书的人有多可怕
这张照片被网友戏称为“乌镇局”,互联网巨头齐聚于此,让人不禁感叹,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一定都有好的学历在支撑。
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大……
努力读书的人,真的好可怕。
不是可怕在将来赚的钱有多少,而是他们拥有比普通人更长远的目光,看到了未来和发展。
猛然间想起就在不久前,上海交大甚至公开招聘硕士学历“保安”的新闻。
不知不觉中,曾经让人引以为傲的本科学历,已经逐渐变得“一文不值”了!
04
我希望你用功读书
只为了让你有权利选择喜欢做的事
他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刚毕业就收到了华为年薪万的offer,阿里、腾讯等业界巨头同样也向他伸了橄榄枝。
那么你知道,在左鹏飞年薪百万offer背后的是什么吗?
是他的那句“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打游戏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了。”
有的家长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孩子不爱读书,那就随它去吧,总会在别的领域发现闪光点。
可左鹏飞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了这些家长,努力读书,才是走上成功的最佳捷径!
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人能做到最佳的解答。
但有位作家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都深信不疑:
孩子,我希望你用功读书,不是想让你和别人比较成绩。
而是我希望,将来你在面对机遇的时候,你不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是你有权利选择你喜欢的事去做,只因一句“你很值得”。
05
努力读书吧
这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
这张照片摄于疫情期间的河南焦作,一位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的8岁男孩和在一旁陪伴他的奶奶。
我们都知道疫情期间的教学采取网课的模式,可这位男孩却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学习,只有依靠自觉主动读书。
就算在这样糟糕的生活环境里,这名小男孩的成绩依旧是班级第一第二,他的成绩是否让你的孩子自愧不如?
心疼,又感动。不仅是他的努力,还有默默陪伴的奶奶。
俞敏洪曾参加过三次的高考,他说,他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一辈子只能待在农村的恐惧。这位男孩何尝不是呢?
既然没有优渥的家庭条件,那就用自己的努力,拼命读书,考上大学,带着奶奶一起改变命运!
06
那个管你最严的老师
其实希望你最好
这是一位来确诊新冠病*,却坚持直播教学的高三英语老师。
她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学生们,也令无数网友更加信奉教师的伟大。
总有人说,老师针对我,对我总是特别严格。
可你知道吗?老师对你的严格,正是对你的爱!如果老师不爱你,他根本就不管你!
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仅仅只是教书而已,关心和教导,是她对学生额外的付出!
请相信:
“每一句批评声中,都饱含着老师的期望,期望高了,自然要求严格,这样才会促进孩子成长。”
老师的每一句批评,都是对你未来的期待!
07
孩子不愿意听我的
但他喜欢模仿我
最后这张图,来自一对地铁上读书的母子。
有人问这位妈妈,你是怎么劝说你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各种电子设备的呢?
妈妈说:孩子其实根本不听我的,但是他会模仿我。
是呀,和孩子说一万遍好好看书,不如以身作则,让他们看着我们的行动后学习和模仿。
有一期的《少年说》里,一位四年级的男生对妈妈大声“控诉”:
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你儿子重要?
妈妈回答道:
学习非常重要,但儿子最重要!我们是一个团队,要一起合作,一起进步,没有一个人可以掉队!
妈妈的这番话,很好地激励了自己的儿子,所有的学习品质,不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去影响的吗?
来源人民日报好爸妈学院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