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语
采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对阴虚失眠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国内对阴虚失眠的研究概况,以期强调失眠对人体造成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推广中医特色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和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提取阴虚失眠相关文献的基本信息和医学专业内容,分析目前国内对阴虚失眠的研究概况。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阴虚失眠、阴虚不寐为主题,共得文献篇,经专业判读后,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及内容重复的文献篇,最终得可供分析的文献篇。采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研究。结果:年至年阴虚失眠相关文献的数目总体呈增长趋势。文献量排名前10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河南、吉林、福建、江苏、北京、湖北、山东、南京。期刊方面,《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发文量最多。篇文献中,以临床研究文献为主,共92篇,西医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病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应用频率最高;中医诊断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主。结论:自年1月至年初,中医学对阴虚失眠的探讨日益深入和广泛。失眠从阴虚角度辨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广大医学工作者应予重视。针对阴虚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有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失眠是指以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明代医家李中梓结合临床经验,将失眠大致分为五个证型,即气虚、阴虚、痰滞、水停、胃不和。现代临床发现失眠中阴虚火旺型为常见的证候类型。阴虚失眠作为重要证型之一,广受医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因此,本课题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50年来阴虚失眠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客观描述阴虚失眠的研究现状,为深化阴虚失眠的研究提供信息服务。
1数据与方法1.1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阴虚失眠”或“阴虚不寐”为主题词,时间范围设定年1月1日至年2月28日进行检索。1.2纳入及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将失眠作为独立原发疾病论述,而非其他疾病的继发或并发症状之一,亦不涉及因失眠而诱发他病者;②失眠患者的整体表现符合中医辨证分类中的阴虚证型。剔除标准: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如征文启示、会议通知等;作者信息不清、资料来源不明的文献;一稿多投文献只保留发表时间最早的。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及内容重复的文献,最终得可供分析的文献篇。1.3数据处理
基于本次分析的目的,结合研究人员掌握的“失眠”相关专业基础理论,逐一阅读检索文献,提取重要文献信息和医学专业特征信息,编制成《阴虚失眠相关文献医学专业特征信息采集表》(Excel)。根据文献类型和研究需要,将表格分为两大部分、七个副表。第一部分为文献基本情况,包括“文献一般情况”(编号、标题、关键词等)、“临床研究文献”(编号、西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中医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疗效标准、具体疗效、不良反应)和“理论文献”(编号、类型、摘要)三个副表,第二部分为关联网络构建方法所需数据整理。1.4关联网络构建方法
采用Cytoscape3.4.0软件对关键词的共现关联关系进行可视化处理,其中网络(network)中的节点(node)为关键词,边(edge)为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关系。2结果2.1文献量年度变化趋势
文献年度发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术界对该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