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
三
ya
丫
ku
苦
据《香山县志》记载:“三月清明插柳,三日采三丫苦叶捣作粉团蒸熟以荐祖考。”
三丫苦是珠三角人喜用的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特征为三叉、味苦、散*。农历三月前后是三丫苦最佳品尝时节,这时候的叶子由青转绿,成簇的小花含苞待放,摘一片叶子放进口中咀嚼,霸道的苦过后,丝丝甘甜在舌尖弥漫。
在三乡流传着“三月三吃了三丫苦糕,一整年都没有蚊子咬”的说法。相传姑婆(床头婆婆)吃苦能干,是庇佑孩子健康成长的菩萨,到了三月初三姑婆诞,三乡居民会制作三丫苦茶果供奉姑婆再和家人食用,表达对姑婆的敬爱。
(小编认为那是善意的谎言,中医上认为春天是温*高发季节,家长希望孩子能吃点清热祛*的三丫苦来预防温*。三丫苦性寒,脾胃虚弱者慎用。)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
位于五桂山南麓的三乡镇,山青水秀,物产丰富,先民于北宋期间从福建一带移居香山,将闽南地区的咸茶饮食习俗带到三乡,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创制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三乡茶果饮食习俗。
每逢岁时节令,三乡居民都会制作茶果供奉拜祭祖先再供家人食用。三乡茶果品种有三乡濑粉、三丫苦茶果、竹叶包兼粽、兼糕、白水饺、芋头糕、萝卜糕、角仔、叶仔、豆捞等。这些传统食品也是人们在喜庆节日馈赠亲朋的必备礼物,深受当地人们和省港澳地区百姓的欢迎。
茶
果
制
作
三丫苦糕
主办单位: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山市三乡镇宣传文体服务中心
执行单位:中山市尚古传统文化推广中心
拍摄单位:第一视觉传媒工作室
鱼仔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