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分享一则验案如下:
姚某,女,60岁。年01月28日初诊。主诉:发现血糖升高4月。现病史:患者于4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升高,餐后血糖12.20mmo/L,给予“二甲双胍片0.5g、3/日、口服”,因过敏出现皮疹而停药,后一直未服用任何降糖西药,近期监测空腹血糖5.6-7.4mmol/L,餐后血糖9.0-10.0mmol/L。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10kg左右,口干、口渴,多饮、多尿,手指麻木不适,纳可,易失眠,二便调。舌淡,苔白厚,脉沉细。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辨病辨证为消渴病(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为法,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0g,当归15g,白芍15g,炒白术15g,茯苓15g,姜半夏10g,炙甘草6g,厚朴10g,郁金15g,川芎10g,玄参20g,*连6g)中汤药12付,每日1付,水煎ml早晚饭后温服。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必要时加西药。
二诊:年02月25日。服药后测空腹血糖5.7-6.6mmol/L,餐后血糖6.1-9.9mmol/L。口干、口渴较前明显好转,多饮、多尿较前缓解,手指麻木不适较前减轻,纳可,夜休好转,大便不成形1-2次/日,小便调。舌淡,苔白厚,脉沉细。效不更方,上方去姜半夏、玄参、*连,加盐知母、砂仁、炒山药,继服12付。
三诊:年03月11日。服药后测空腹血糖6.0-6.4mmol/L,餐后血糖8.0-9.0mmol/L。口干、口渴基本消失,多饮、多尿较前明显缓解,口臭,手指麻木不适较前减轻,纳可,夜休好转,大便不成形1-2次/日,小便调。舌淡,苔白厚,脉沉细。效不更方,上方去盐知母、炒山药、川芎,加*连、苍术、香附,继服12付。
四诊:年03月25日。空腹血糖5.1-5.4mmol/L,餐后血糖7.1-7.4mmol/L,口臭减轻,手指麻木不适较前减轻,纳可,夜休好转,大便不成形1-2次/日,小便调。舌淡,苔白厚,脉沉细。效不更方,继服12付。
后于裴老师门诊巩固治疗,期间患者因个人原因停止治疗4月余,以下是患者停药后自行监测血糖的情况。
裴瑞霞主任医师认为上症为患者长期思虑过度,肝气不舒,肝郁乘脾所致,故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方以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苦平,使肝郁得以条达,为君药;当归其味辛散,为血中气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以上两味药为臣药,有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之效;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祛湿。导师又根据现代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居多,胰岛素抵抗明显)特点,在原方基础上加用*连、盐知母、玄参、姜半夏、厚朴、砂仁、川芎等。方中*连、盐知母、玄参味苦、性寒,具有“苦寒坚阴”之效;姜半夏、厚朴、砂仁均具有理气健脾胃之功,体现了导师治疗消渴病不忘顾护脾胃之思想;川芎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贯穿于治疗糖尿病的始终。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行气祛瘀之效。裴瑞霞主任医师简介
主任医师陕西省中医重点专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高上林工作室负责人、秦晋高氏内科流派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西安市干部保健局专家陕西省名中医、西安市首届名中医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首届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先生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西安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首届“西安之星”获得者西安市第十三届*代会*代表。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一届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及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医学会第五届内分泌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著作6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学术继承人7名,传统师承人员3名。擅长诊治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性腺疾病,代谢综合征,脂代谢紊乱(高脂血证),痛风及高尿酸血证,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内科疑难杂证。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内分泌科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国医馆医院医联体单位——医院专家门诊来源:内分泌科何丹
编辑:宣传科刘渭伊
审核:内分泌科裴瑞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