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霜降,霜降节气后经霜打而采收桑树叶,即霜桑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入肺、肝经。
[功用]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咳嗽,肺热燥咳、干咳无痰,目赤肿痛、羞明多泪,肝阳眩晕,眼目昏花等症。
我国古代医著《保生要录》中所载的"扶桑至宝丹",具有"驻容颜,乌髭发,补髓填精,祛疾延年"等功效,其中药物成分是什么呢?答案会使人大吃一惊---桑叶。
桑叶未经霜者,服之可引起呕恶等副作用,故以冬季霜打后采集者为佳。霜桑叶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可能不被人熟悉,那就是止汗。《神农本草经》说:桑叶“气味苦甘寒,有小*,主寒热出汗”。《本草纲目》云:“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得配本草》:载,桑叶“甘,寒。入手足阳明经。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利关节,疏肝,止汗。”可见,单用桑叶研末服用,可治出汗。
《本草备要》不但有相类的记载,而且还记录有生动的病案:桑叶“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朱丹溪常用桑叶治盗汗。他在《丹溪心法》一书中记载:“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很擅长用桑叶止汗,还创制了不少以桑叶为主药的方剂,如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
著名中医路志正在治疗盗汗、自汗时也常单用桑叶,多用9~15g水煎服或6~9g研末服。秦伯未先生亦喜用桑叶治头面出汗。可见桑叶止汗,确有渊源。
桑叶也是很好的保健品。据现代药理研究:桑叶中有*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植物甾醇类、挥发油、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菌和抗病*、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用于预防保健,有时单用即可获效,真可谓简、便、验、廉。
中医认为,桑叶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等功效,并有助于辅治多种疾病。
1手脚麻木桑叶30克,或加桂枝20克,牛膝10克,细辛5克,加水适量,煎取汁液,倒入盆内,适温时浸泡手足,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日1剂。
2风热感冒桑叶9克,菊花12克,竹叶6克,水煎10分钟,早晚分服。日1剂。
3眼疾急性结膜炎,以桑叶、野菊花各10克,加水适量,煎取汁液,倒入盆内,以热气熏眼,并以净干毛巾浸药液敷眼。日1剂,两次或多次用。
4年老眼干昏花、流泪可单用桑叶洗眼,也可取桑叶4~6片,洗净,捣泥,分摊在两块薄纱布上,闭目,分敷贴于双侧眼皮上。
5泪囊炎、麦粒肿以桑叶9克,菊花、金银花、当归、赤芍各6克,*连3克,同法煎取汁液,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日一剂,用两次。
6高血压、眩晕桑叶10克,菊花、金银花各6克,共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焖1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一剂。
7糖尿病取桑叶10~20克,置茶杯内,冲入沸水适量,稍盖焖,代茶频饮。每日一剂。
8面部痤疮、*褐斑桑叶20~30克,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取汁倒入盆内,放温后洗脸,早晚两次;可同时以桑叶15克,煎水代茶频饮,每日一剂。
9酒渣鼻桑叶、*芩、金银花、野菊花各10克,水煎10分钟,取浓汁,以消*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5次,每日一剂。
10咽痛咳嗽桑叶20克,麦冬、玄参各10克,共置茶杯内,冲入沸水适量,焖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一剂。
11中耳炎桑叶适量,洗净后,捣烂,挤汁,滴入患耳1~2滴,每日滴3次,连用3~5天。
12手足皲裂桑叶10~30克,加水适量,水煎10分钟,取汁,倒入盆内,适温时浸泡手足各30分钟,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剂。
13脱发、发少桑叶10~20克,茯苓15克,共置茶杯内,冲入沸水适量,代茶频饮,每日一剂。可同时用桑叶20克,加水适量,煎后取汁,倒入盆内洗头,每周2~3次。
14吐血、衄血桑叶适量,焙干,研末,每服3克,凉茶送服。必要时,间隔一小时后续服一次。
泰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