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概述
1.1?基本介绍牛蒡子,这一传统中药材,拥有多个别名,如大力子、恶实、鼠粘子以及鼠尖子。牛蒡子展现出独特的植物形态。
1.2?植物形态牛蒡子为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至2米。其根粗壮且肉质,呈现出圆锥形。茎部直立,上部多分枝,并带有紫褐色的纵条棱。
1.3?产地与分布牛蒡子常被栽培,同时,在野生状态下,它也广泛生长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草地、林边以及村镇附近。这种中药材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华北等地,显示出其广泛的适应性。
1.?采收与加工牛蒡子的采收工作通常在秋季进行,当果实成熟时,可以通过割除地上部分或剪除果穗的方式收集。收集后的果实需要先晒干,然后通过敲打等方式使果实与杂质分离。最后,再进一步晒干,以确保药材的干燥度。
1.5?药材性状牛蒡子的瘦果呈现出长倒卵形的形态,气味特殊,表面颜色为灰褐色或浅灰褐色。选购时,我们应优先选择那些颗粒大、外观饱满且颜色呈灰褐色的牛蒡子。
.药效及应用
2.1?性味与归经牛蒡子具有寒冷的性质,其味道既辛又苦。在人体经络中,它主要归属于肺经和胃经。
2.2?功效与作用牛蒡子能够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并具有消肿解毒的功效。在中药学中,它被归类为解表药下的辛凉解表药。
2.3?临床应用牛蒡子在临床上有多种用法。它可以煎汤内服,用量控制在.5至9克之间,或者制成散剂使用。牛蒡子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
2.?药理研究牛蒡子在药理研究方面也展现出多种功效。它具有抗菌、抗病毒的能力,同时还能降低血糖、血压,并对肾病有一定的抗性。
.化学成分与禁忌
3.1?化学成分剖析牛蒡子内含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新牛蒡乙素、牛蒡苷、牛蒡苷元、牛蒡酚等,同时还富含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及花生酸糖等物质。
3.2?使用禁忌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牛蒡子。
3.3?配伍药方①治疗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取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研成细末,用热酒调服3克,可缓解症状。
②治疗痦疹不起透:将牛蒡子研细至15克,用柽柳煎汤调服,可促进痦疹透发。
③治疗皮肤风热、遍身瘾疹:取牛蒡子与浮萍各适量,以薄荷汤调服6克,每日二次,可缓解症状。
④治疗风肿斑毒作痒:将牛蒡子、玄参、僵蚕、薄荷各15克研成细末,每次服9克,用白汤调服,可止痒消肿。
⑤治疗斑疹时毒及痄腮肿痛:取牛蒡子、柴胡、连翘、川贝母、荆芥各6克,水煎后服用,可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