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玄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直播预告丨上海城市植物资源开发应用工程技
TUhjnbcbe - 2024/8/18 19:27:00
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pf.39.net/bdfyy/xwdt/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城市植物资源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一轮建设,促进中心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城市植物资源研究和交流平台,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新优植物材料和技术支撑,“上海城市植物资源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年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16日召开。

当日13:00~16:30将邀请7位嘉宾分享专题报告,欢迎广大同行点击下方预约观看线上直播↓↓↓

绿野隐于市

——新时代植物园设计探索

报告人:贺春风

江苏省设计大师,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

主持和参与国内外重大工程约余项,获得国家及部省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奖30余项;并获得科技进步奖、美国人居环境奖和特别贡献奖、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奖及IFLA杰出奖等国内外多项大奖;发表主编《苏州园林史》《江苏省古典园林实录》等多部论著和论文;主持美国“兰苏园”等多项国外园林工程设计。她致力探索中国园林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之道。

报告摘要:通过对苏州上房山植物园建设特点介绍,福州三江植物园规划设计理念分享,以及小微植物园典型案例分析,阐述了我国植物园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了“泛植物园体系”的概念,并对未来植物规划设计的方向和方法,提出策略:

坚持园城共融,保障生态安全,发挥植物园生态价值优势。

坚持园城共生,双向赋能,为城市创新产业发展提供新路径。

坚持园城互促、宜居宜业,助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设计思维之共情

报告人:钟律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上海市“国资骐骥”高层次技术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领军人才。

首创“景感空间”理论,针对场景体验认知研究,聚焦人与在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价值,为城市创造了一系列复合体验型公共空间。主持重大工程设计项目50余项,参与多项国际、国家标准编制,作品被收录于世界城市日《上海手册年度报告》。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ASLA)南加州分会优胜奖、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IFLA)亚太区土地资源管理杰出奖、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大奖等国内外设计奖。

报告摘要:共情是设计思维以人为本的核心,它是对他人才思的认同,对他人想法、感受与态度的感同身受,使得设计者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理解使用者为什么会那么想,为什么会那么做,会有怎样的体验。创新“景感空间”设计方法以共情设计思维为基础,聚焦人与在地的情感联系、人与地方的自然关系、生态关系与城市价值运筹。本报告以共情设计思维为线索,通过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黄浦展区“万家灯盏·平凡世界的可持续”方案策划、南汇新城绿环衫影大师园概念方案设计以及六五环境日“环保星云”数字艺术展陈设计三个实践案例,诠释“景感空间”设计方法如何突显城市公共空间中特有的场所精神,并形成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意念空间设计。

破碎化生境中生态系统调控机制变化研究

报告人:王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主要开展动植物种间关系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人类干扰影响种间关系的具体机制。主要成果发表在NatureEcologyandEvolution、Ecology等专业顶级期刊。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项。

报告摘要:植物种群更新受限是导致破碎化生态系统衰退的重要原因,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聚焦于生态系统食物网调控变化,探索在千岛湖岛屿生境中苦槠种群更新的受限因子。结果表明随着生境面积不断变小,生态系统调控模式将发生非单调变化,限制种群更新。

舞春花原生质体分离和融合的生理基础与技术优化

报告人:陈冠群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年入职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主要从事园林草本花卉的资源搜集和开发、花色等观赏性状的研究与种质创新等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计划及企业横向课题等多个项目,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9项。研究成果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2/15)。担任PlantPhysiology、Plant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等期刊审稿人,论文获年度《Cryobiology》期刊最佳论文奖。

报告摘要:舞春花为茄科舞春花属多年生观赏植物,因其花色丰富、花期长、持续开花能力强,在城市景观和家庭园艺中有大量应用,然而国内尚未培育出自主品种。植物体细胞融合技术是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培育新优杂交种质的有效途径,然而高质量的原生质体是细胞融合的基础。本研究对影响舞春花原生质体分离质量的因素进行探究,通过改变材料类型、培养方式、酶解液等处理条件,优化舞春花原生质体的分离体系。进一步从细胞壁组分和氧化还原水平等不同层面,阐明舞春花原生质体分离的生理基础,丰富了原生质体分离的技术理论,为体细胞融合育种奠定基础。

“益母草”何以“益母”?

——益母草碱合成的秘密

报告人:徐萍

上海辰山植物园青年课题组长,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天然产物。

-年,本科和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在MolecularPlant、NatureCommunications、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

报告摘要:益母草,作为唇形科的传统大宗药材,历来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唇形科植物中,通常以萜类化合物为主要药用成分,而益母草因其丰富的生物碱格外引人注目。益母草碱作为其主要活性化合物,不仅延续了益母草的传统药用,还呈现出在降低血脂和治疗中风等方面的潜在价值。然而,益母草碱的生物合成途径尚未得到充分报道。本研究首次揭示两套益母草染色体水平高质量基因组,其中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以其高产益母草碱而著称,而细叶益母草(Leonurussibiricus)的益母草碱产量非常有限。通过整合基因组学、RNA-seq、代谢组学和酶学分析,构建益母草碱生物合成途径,并确定精氨酸脱羧酶(ADC)、UDP-葡萄糖基转移酶(UGT)和丝氨酸羧肽酶样(SCPL)酰基转移酶等酶在该途径中的关键催化作用。研究还发现,UGT-SCPL基因簇通过在益母草的祖先中进行基因复制,并在益母草中出现SCPL的新功能化,促成益母草碱在益母草中的特异积累。总体而言,本研究深度解析了益母草碱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进化机制。

月季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报告人:杨振宇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师从明凤教授,研究方向为花卉植物分子育种、遗传转化及发育调控。

目前以第一完成人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1篇,在投2篇,申请国家林草局新品种1个。

报告摘要:月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观赏植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有关月季多项特征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包括花色、花香、抗逆抗病等。明凤教授带领团队深入专研月季中各类表型的分子机理,挖掘出各方面的功能基因,如决定月季糖基转移酶的Rh3GT5、花青素合成的RcMYB1、提高月季白粉病抗性的RcCPR5、参与热胁迫调控的RcHSF30,并选育出理想的模式月季品种——早月。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创制出具有新优特征的花卉种质,克服当前花卉育种成本高、效率低、缺乏优良体系等问题,建立高效的月季花卉分子育种种质创新平台。

束花茶花种质资源创新与耐热性研究进展

报告人:郭卫珍

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高级工程师,从事山茶新品种筛选与适应性评价工作。

主持或参与完成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农委、上海市科委、国家青年基金、国家林业局等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2项。参编专著2部,发表科技论文12篇,参与茶花新品种申报10个,其中获得授权5个,参与编制标准1项。

报告摘要:上海植物园一直致力于山茶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研究,并逐步形成“束花茶花种质资源创新体系”。汇报围绕束花茶花介绍了种质资源收集、杂交育种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并重点阐述了束花茶花的耐热性综合评价方法以及对耐热代谢标志物筛选的探索。

入园须知上海植物园1号门(龙吴路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7:00-17:00,5月~10月7:00-18:00;3号门(百色路号)、4号门(罗城路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6:00-17:00,5月~10月6:00-18:00。残疾车辆统一从1号门进出。为确保市民游客能拥有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请大家错峰出行,若达到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相应大客流预案。游园须知请广大市民继续保持安全游园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来园交通

公共交通:

龙吴路百色路站:56、、、、、、、、上奉专线

百色路龙川北路站:、、

龙川北路百色路站:、、、、、、、南南线

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出站后过天桥,沿东泉路步行至罗城路。

自驾车:

因上海植物园2号门停车场已经拆除,周边停车资源紧张,请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直播预告丨上海城市植物资源开发应用工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