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玄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增液汤 [复制链接]

1#
补骨脂注射液         http://m.39.net/pf/a_4344811.html
增液汤

《温病条辨》

玄参一两(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原方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增液润燥。

阳明温病,津亏肠燥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脉沉无力者。

本方所治之大便秘结,乃热邪伤津,津亏肠燥,无水舟停所致。热病伤津,阴亏液涸,肠燥失润,则大便秘结;舌干红,脉细数等属津液亏乏、阴虚内热之象。阳明热结,必伤阴液,若其人邪热炽盛,形证俱实,当用承气汤攻下,泻热以救阴;若其人阴血素虚,或津液大伤者,不可予承气汤,攻之必重竭其津。治宜滋阴润燥通便。

方中重用玄参为君药,其苦咸而寒,清热养阴生津,启肾水以滋肠燥。以细生地为臣药,其甘苦而寒,清热滋阴,壮水生津,与君药玄参相须相宜。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麦冬甘寒,滋肺增液,生津润肠以润燥,为佐药。三药合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温病条辨》卷二),养阴增液而清热,使肠燥得润,大便自下,故名之曰“增液汤”。

重剂咸寒甘润,增水行舟,寓泻于补。

本方是主治热病伤津、肠燥便秘证的基础方,是增水行舟法之代表方,以大便秘结、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辨证要点。方中三药均较临证常用量为大,即“三药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各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温病条辨》卷二)。

增液汤、增液承气汤均为“增水行舟”之剂。然增液承气汤系增液汤加大*、芒硝,其泻下之力尤强,用于肠燥阴亏,热结较重者。

夫大便闭结一证,有虚有实。其实者,或热积于中,或寒结于内,而寒下、温下之法,固当详察。至其虚者,或因气馁,或因津枯。气馁者,宜用辛温补运,以助其传送。其津枯者,非甘寒养阴,增水行舟之法,何以使肠中坚结之浊顺流而下?此方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涸,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又能解热结可知。麦冬、生地补肺阴,壮肾水,使金水相生,津自充而肠自润,热邪自解,闭结自通矣。(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三)

初四日,老年温病日久,误用风药过多,汗出伤津,以致大便坚结不下,口干舌*,系阳明症,当下之。但气血久虚,恐不任承气。议增液汤,一面增液而补正,一面去积聚以驱邪,增水行舟计也。(《吴鞠通医案》)

增液汤用玄地冬,无水舟停便不通,

或合硝*作泻剂,补泄兼施妙不同。

复习思考题

1.外燥证与内燥证之治法、组方有何差异?

2.杏苏散配伍用药是如何体现“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法的?

.桑杏汤配伍用药是如何体现“辛凉甘润”法的?

4.清燥救肺汤针对温燥伤肺证治疗的组方思路是什么?临证用于外燥或内燥时应如何变化?

5.结合组方用药论述养阴清肺汤与百合固金汤之配伍特点。

6.如何理解麦门冬汤之配伍特点。

7.麦门冬配伍半夏在麦门冬汤与竹叶石膏汤中有何异同?

8.怎样理解琼玉膏治证为“纯虚无邪”?

9.玉液汤的配伍组方是如何体现补益、升阳、固涩、清热之法的?

10.怎样理解增液汤“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的配伍特点?

11.综合分析你所学习过的治疗咳嗽气喘的方剂有哪些?其证治配伍有何不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