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玄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柳城畲族镇乌漱村四 [复制链接]

1#

按:在赶考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文化的作用润物无声。为深入落实“五融五共”党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日前,中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关党委国资处、计财处党支部走进结对帮扶村——武义县柳城镇乌漱村开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笔者有幸参加其中,得以一睹这个具有畲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的独特风采。

乌漱村的隐世风情

一、乌漱原始的生活气息

乌漱村,位于武义县南部偏西南的边沿山区,距武义县城55公里,东临龙门洞村,西连上黄村,南毗顶头村,北靠车门村,原属竹客乡,今属柳城畲族镇。乌漱溪穿村而过,山山岭岭山环水绕,古村落坐落海拔米黄历岱尖半山腰,门前山是仙霞山系海拔米的乌龙尖,往来宣平、松阳、遂昌等地古道交织其间。

明正统年间(-)村祖吴寄生、吴寄白两公从遂昌四都梧桐口迁此定居,繁衍生息。该村草木茂盛,山色葱绿,多产栋梁之材,兼储百木之长,堪有竹木盈村之美誉。朝山耸翠,层峦叠拱;虎踞龙盘,结成阴阳;村落深藏,古朴和谐。《吴氏宗谱阳宅图》曰:“门外青山屋下溪,时人清尝乐幽楼。柳阴洗墨观鱼跃,草下停毫挺鸟啼。绿注砚池荷叶雨,红粘履齿杏知泥。读耕还拟寻佳趋,共活渔樵到日为。“这里的一年四季都是美的,春夏有葱郁绿林,秋有红叶相伴,冬雾白雪,如诗如画,犹如仙居。

二、乌漱深山的隐世秘境

乌漱村,森林覆盖率95%,是坐落黄历岱尖半山腰像粽子包裹起来的原生态古村落。不仅环境优美,历史遗存也相当丰厚,至今村内保存着大量文物古迹,有县级文保单位4处(吴氏宗祠、生成桥、2幢古民居)和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众多,古驿道穿村而过,古井、古桥、古树、寺庙殿宇等历史环境要素散布古村各个角落,是明代古村落乌漱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见证。

乌漱村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历史已有近百年。乌漱古村就以香火堂为核心沿上屋、下屋、后山坛、五房头、乌漱后、牛栏壇、乌漱岭脚连片发展。乌漱村住宅分布,有集中,也有分散。其集中点称“上屋”为上半村;“下屋”为下半村;村中称“后山坛”;侧面称“五房头”;分散居住的有乌漱后、牛栏壇、乌漱岭脚。乌漱村村史关于香火堂来源、村南巨石传说、灵峰山顶灵峰殿传说和祠堂吐山等传奇故事,代代延传。

三、幽静山区的俗尚特色

乌漱村地处深山峡谷,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林资源丰富,历为传统农、林业地区。全村总面积6.0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亩、山林.5亩,这里是一个传统的农林业综合经营地区,苦槠、兰果、枫香、木荷、马尾松、黄檀、桂花、柳杉、杨梅等名木古树有上百棵之多。乌漱村仅仅依靠种水稻,以大米为主粮,种玉米、番薯灯杂粮以补主粮不足。玉米磨粉后加工成苞萝糊、苞萝羹、苞萝饼等吃法,番薯可以成块焖吃、切块烧粥吃、刨丝晒干煮米饭吃。

当地有民谚“秋后在家吃苞萝糊糊,白天日头孵孵,冬天火笼烘烘,番薯啃啃。”习惯于日食二干一稀,早餐吃稀饭,中餐大米饭,晚餐吃杂粮玉米番薯饭。农忙季节,雇工、手工业匠,增加一餐点心,以粉干面条招待,平时过节制作清明馃、包粽子、蒸米糕、打麻糍等食品。日常有养年猪的习惯,到年关时才家家户户杀猪,盐腌成腊肉,挂在通风处,平日里很少吃猪肉。蔬菜则以自种自吃为主,过节时才制作豆腐,有饮酒嗜好的会酿制“糯米酒”。在秋天,整个山村浸泡在猕猴桃的果香中,遍野都可看见一串串、一排排的鲜果,令人垂涎欲滴。希冀住惯山村的人们,一口咬定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弥猴桃清香、甘甜,也是村民的甜美日子期盼。

乌漱村独特的地理,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加上有机生产、规范化管理与品牌打造,猕猴桃产量将迎来一个丰收年。乌漱村盛产的猕猴桃果大品质好、肉肥汁多、味道清甜,前来尝鲜和采摘游的客人已经迫不及待,给山村带来丰收的喜悦和共同富裕的希望。

(特约作者:林胜华文/摄。作者简介:作者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党支部书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