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玄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说说抵当汤,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复制链接]

1#
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 http://m.39.net/pf/a_6185648.html

2.4.5大青叶

2.4.5.1释名习性

两年生草本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的干燥叶。其茎叶皆深绿色,古时做染料使用,故名大青叶。

2.4.5.2加工炮制

8~10月采叶晒干。

切制:除去杂质,略洗,切碎,干燥。

2.4.5.3性味归经

苦寒,入心胃二经。

2.4.5.4功效

清热解*,凉血消斑。

1)清热解*:兰草味苦气寒,为清热解*上品。专主温邪热病,湿热蕴结,痈疡肿*,胜热而不燥,为清火队中驯良之品。可以内服,可以外敷。可用治丹*、痄腮、喉痹、湿热*疸、痈肿、口舌生疮(胃家实热)、痢疾等。

2)大青叶苦能降泻,大寒清热,咸入血分,能凉血消斑。用治温邪入营、吐衄等证。

2.4.5.5鉴别应用

大青叶、板蓝根均有清热解*、凉血之功。

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善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神昏,壮热,烦躁等症。

板蓝根:以解*散结见长。善治局部*盛热炽。入痄腮、大头瘟、痈肿疮*等。

2.4.5.6《本经》性味

《名医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

2.4.5.7各论

本草逢源:大青叶泻肝胆之实火,正以去心胃之郁热,所以小儿疳热丹*为要药。

本草经疏:大寒而苦能解散郁热,时行热*,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

本草正义:百虫之*皆由湿热凝结而成。故凡清热之品皆为解*杀虫之品。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茍有热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顾忌,而蓝草解*,大寒胜热而不燥,尤为清火队中驯良之品。

名医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解狼*,射罔*。

2.4.5.8配伍应用

1)配犀角:大青叶苦寒,犀角咸寒。苦以降泄,寒以清热。两者配伍,清热解*,凉血消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

2)配栀子:二药皆性味苦寒,同入血分。栀子偏于清热,善泻心肺邪热,大青叶偏于解*。

3)配*连:大青叶味苦气寒,清热凉血;*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二药相伍清热燥湿,凉血止血。

4)配金银花:双花甘寒,清热解*,有清宣疏散之效;大青叶苦寒,清热解*凉血消斑。

5)配升麻:大青叶清热凉血,升麻解热消斑,二药相伍有消斑透疹之效。

6)配荆芥:大青叶清热解*,凉血消斑;荆芥味辛性温,入肝肺二经,以辛为用,以散为功。炒黑入血,可发散血分郁热,止血祛风。二药相伍,相辅相成,共奏清热透散,解*消肿之效。

7)配玄参:大青叶苦寒,清热解*,凉血消斑,利咽消肿;玄参咸寒,滋阴降火,软坚泻火,清热解*,清利咽喉。二药相伍,清热解*,清利咽喉。

2.4.5.9禁忌

非火*实热者慎服。

2.4.6板蓝根

2.4.6.1释名习性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兰的根及根茎。其叶片呈矩圆状椭圆形,俗称扁型叶,扁与板同义,为蓝之一种,故称板蓝根。

.4.6.2加工炮制

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4.6.3性味归经

苦寒,入肝胃心三经。

2.4.6.4功效

清热解*,凉血止血,利咽。

1)清热解*:板蓝根苦寒,为常用清热解*药。用治温热病发热、大头瘟、痄腮、流感、乙脑、肺炎等热炽*盛之证。

2)凉血止血:板蓝根性寒,入肝经血分,能清热凉血以止血。用治热*发斑吐衄。鼻衄(肺胃肝火,迫血妄行),吐血(肝火横逆,热伤肺络)斑疹(营热及血,热窜血络,外发肌肤)

3)利咽:用治风热咽肿及郁火咽痛。(咽喉为肺胃之门户)

2.4.6.5鉴别应用

板蓝根与大青叶均有清热解*凉血之功。板蓝根有利咽之长,大青叶化斑之力强于板蓝根。

板蓝根与青黛皆为清热解*要药,青黛味咸,而具消痰散肿之长。

2.4.6.6各论

日华子本草:用治天行热*。

本草便读:清热解*,避秽,杀虫。板蓝根功用性味与大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避秽、杀虫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2.4.6.7配伍应用

1)配山豆根:板蓝根清热凉血,解*利咽;山豆根清热解*,消肿止痛,利咽喉。二药配伍,相互促进,用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

2)配玄参:板蓝根性味苦寒,清热解*,利咽消肿,玄参甘苦而寒,质润多液,善泻火滋阴,养阴润燥,除烦止渴。二药相伍,增强清热解*,滋阴降火,清利咽喉,消肿止痛之功。用治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导致的咽喉肿痛,口干舌红,脉细数等症。

3)配大青叶,二者均能清热解*,凉血,板蓝根利咽,大青叶凉血化斑,二药相伍可治疗现代医疗说的病*感染类疾病。

4)配茵陈:茵陈能清利湿热,为退*疸之要药;板蓝根为清热凉血解*要药,相合为用,清热利湿,解*凉血,退*之力倍增,可用治病*性肝炎及肝胆诸疾。

5)配牛蒡子:二者均清热解*,利咽消肿。但牛蒡子味辛,善疏散风热。二药相伍,清中有散,可治咽喉肿痛,痄腮,发斑。

6)配银花连翘:三药均是清热解*圣药。银花甘寒有益阴之长,发热伤阴之人宜用之。三药合用,解*益阴,用治温病初起及外感风热的发热头痛。

7)配白茅根:二者皆可清热凉血止血。板蓝根清热解*力强;白茅根凉血止血之效更胜,白茅根甘寒益阴,还宜于补血。二药合用,凉血止血之效倍增,治疗衄血吐血等血热妄行的出血症。;

2.4.6.8禁忌

-。

2.4.7青黛

2.4.7.1释名习性

为马兰、木兰、菘蓝草大青等叶中的干燥色素。黛,眉色也。本品色青蓝,粉质细腻如黛,既作染料,也做药用,故名青黛。

2.4.7.2加工炮制

初冬时采收茎叶,至缸内,用清水浸2~3昼夜,叶烂脱枝时捞出枝条,每10斤叶加入1斤石灰,充分搅拌。至浸液成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即为青黛。

本品为极细的粉末,味微酸。

2.4.7.3性味归经

咸寒,入肝肺胃三经。

2.4.7.4功效

清热解*,凉血解*,凉血散肿。

1)清热解*:青黛色青,善清肝胆郁热,为常用清热解*药。用治温热病、小儿惊风、痉挛、热咳痰稠等。小儿外感时邪,稚阴稚阳不易宣泄,实热内郁,易引起肝风。

2)凉血解*:用治血热妄行,深入营血的发斑,吐衄。

3)凉血散肿:清肝胃之火,用治痄腮肿痛及热*疮痈。

2.4.7.5鉴别应用

青黛与板蓝根均为清热解*要药,青黛味咸,又具消痰散肿之效。

青黛与大青叶均为清热解*凉血常用药。大青叶苦寒,清热解*之力胜于青黛,青黛味咸,又具消痰散肿之长。

三者实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炮制方法。

2.4.7.6各论

*宫绣:青黛系蓝靛浮沫,搅澄掠出,取干而成。色青味咸气寒,大泻肝经实火,邪肝经火郁。故用治小儿惊痫疳*,丹热痈疮,并天行头痛,瘟疫热*,发斑,吐血等证。或作为丸衣。取其苦寒之性以散风郁燥结之意。

张山雷:古时产于波斯,后人以蓝靛浮沫为之,濒湖谓之靛花。乃今人以靛之凝结下沉者为之,纯是石灰本质,与靛花之质,清浊绝异。故今之青黛只宜外敷,燥湿杀虫,金创止血。

2.4.7.7冉论

药学注重考据,然须实事求是,否则徒读古书,反以误事。亦尤科学重试验,不能只在字纸堆里求也。青黛味咸能润下,性寒能胜热,多主火淫热盛之病。今市肆青黛乃石灰及靛滓沉底物。石灰暴悍刚厉,其燥热之性正与靛之寒润者相反,焉能清火?以火热之药而治火热之病,安得不偾事?

盖靛由蓝叶制成,蓝液发酵,溶出蓝汁,加石灰水和合成结,是为蓝靛。青黛是靛未澄时,搅拌取其碧绿之浮沫,制干而成。其汁末轻清,不含石灰,故可主火淫之病。今之青黛乃靛底渣滓,中含石灰,有腐蚀性,有凝固力,能杀菌、坚肉、弥疮,且得靛汁之寒润,可化其本质之燥烈,故既可解*杀菌又可清热消炎。故凝固血液,杀虫杀菌,青黛不及石灰;清热解*,消炎散结,则石灰不如青黛也。

取其沫汁者,取其轻清,防止有石灰也。而今之青黛,并非上层浮沫,乃下沉之滓脚,八九成均为石灰,故只宜外敷,燥湿杀虫,不可做内服药。盖石灰有腐蚀性,有凝聚力,能杀菌,能坚肌肉,弥疮口,且得蓝汁之寒润,可化其燥烈,既能解*杀菌又有清热消炎之力。

故石灰偏重于凝固血液,杀虫杀菌;纯靛偏重于消炎散结。湿热夹杂而化虫,正可用青黛内服清热消炎而又解*杀菌。

青黛不溶于水及酒精,故古方多用为散,为饼,为丸,少煎服者。故古人不用纯靛,不用石灰,而用石灰与靛化合之物,其中亦自有正道矣。

2.4.7.8配伍应用

1)配马勃:马勃清热解*,宣肺气,利咽喉;青黛清热,凉血止血。马勃辛甘,宣散之力强,青黛苦寒,清热之功胜。二药配伍,并走上焦,消肿止痛,清喉利咽之力强。用治热邪火*聚于上焦,导致咽喉肿痛。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

2)配海蛤壳:青黛味苦性寒,有清热解*之功,最善泻肝经郁火,又消膈上之痰热。海蛤壳味苦咸性平,本肺经之药,以清肺热化稠痰为能。合用为青黛散,为清肝泄肺之妙剂。用治肝郁化火,上逆犯肺,肺失肃降,见口苦目赤,胸胁窜痛,咳嗽阵作,痰稠难咯,甚至咳吐鲜血。

3)配蒲*:蒲*甘平,专入血分,是常用的止血药。青黛咸苦寒,善入肝肺二经,最能泄肝经郁火,又消膈上痰热。青黛引蒲*至肝肺,用于肝火上攻,肝火犯肺,肺热伤络导致的吐血、衄血、咯血。

4)配旋复花、蛤粉:旋复花降气消痰平喘;蛤粉清泄肺热,软化稠痰;青黛清热解*,清泻肝经郁火。三药合用,一降一清一散,治肝热痰火互结之咳嗽痰多,*稠,胸胁作痛。

5)配海浮石、蛤粉:海浮石咸寒,善清降肺火,化老痰,消积块。青黛与蛤粉能清热化痰,凉血止血。三药配伍,祛顽痰,清肝肺火热。

2.4.7.9禁忌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