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瓠瓜-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秘密
瓠瓜简介
瓠瓜,为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在河北一带的某些地区,"瓠瓜"专指西葫芦,"瓠子"则用来专指瓠瓜。中国古时以其老熟干燥果壳作容器,也作药用。
《诗经》中已有记载。瓠瓜是可消肿结、润肌肤的药用瓜菜。中国自古就有栽培,嫩果可供食用,老后不能食用,是民间夏令常吃的佳肴。相对其他果蔬,营养价值较低。其食用部分为嫩果。瓠瓜品质细嫩柔软,稍有甜味,去皮后全可食用。可炒食或煨汤。瓠瓜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南方栽培普遍,近几年北方也开始引种栽培。
分布范围
原产非洲南部。中国各地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
主要品类
线瓠子,长瓠子,面条瓠子,大葫芦,孝感瓠瓜,三江口瓠子
瓠瓜的形态特征及栽培技术
形态特征
瓠瓜根系发达,茎为蔓性,长可达3~4米,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呈心脏形,上面有茸毛。雌雄异花同株。有时也产生两性花,但所结的果实常为畸形果,无食用价值。花白色,多在夜间以及阳光微弱的傍晚或清晨开放,故有别名"夜开花"。雄花多生在主蔓的中、下部,雌花则多生在主蔓的上部。侧蔓从第1~2节起就可着生雌花,故以侧蔓结果为主。、
瓠果,开花后10~20天即可采收,其幼嫩的果皮及胎座柔嫩多汁,可食用;老熟后果皮硬化,胎座组织也干枯,不可食。观赏葫芦或称小葫芦。果实长仅10厘米左右,有一细腰或一长果颈。
瓠瓜为浅根系,侧根发达,主要分布在表土20厘米内。根的再生能力弱,不耐干旱也不耐涝。茎为蔓生,中空,上被白色茸毛,蔓长3~4米以上,卷须分叉,分枝力强。一般全蔓着生雌花晚,侧蔓1~2节即可发生雌花。茎节易生不定根。叶单叶互生,心脏形或肾脏形,密生白色茸毛,叶大而薄,颇柔软,蒸腾量大。花为雌雄同株,单花腋生,花大白色,花柄甚长。雌雄花大都在夜间及早、晚、光照弱时开放。果实为瓠果,有长棒形、长筒形、短筒形、扁圆形或束腰形状,嫩果果皮淡绿色果肉白色而柔嫩,种子卵形,扁平,千粒重克左右。栽培技术
播种育苗
用温床育苗。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每hm2用种量3.75kg(m用量0.25kg)。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min,然后放入25~30℃的恒温下催芽,待芽出齐后播人营养钵中。苗期要保温防寒,通风透光,保持土壤干湿得当。苗龄约30~35d。定植前10d左右进
整地施肥
选择富含腐殖质的油沙土作栽培田,该田要求2~3年未种过瓜类作物。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20~25cm,并施足基肥,每hm施腐熟有机肥~kg(m施~kg),人粪尿~kg(m施~kg)或饼肥~kg(m施~kg),过磷酸钙~kg(m施20~30kg)。定植前10d按畦高20~25cm、畦宽cm,沟宽50cm作畦,然后铺地膜待栽。
定植株距0.67米,挖穴栽单苗,浇水定根。翻耕前用克芜踪除草1次,整好地后再喷丁草胺1次,然后才进行移植。
植株调整:瓠瓜可分为搭架或不搭架栽培,地爬不搭架需压蔓,以防风害、搭架的,当苗长到30厘米高时,用2~3米的长竹竿设立人字架,约在1.3米处交叉,为了便于侧蔓攀缘和人工分层绑蔓,需横架2~3条。随着秧苗的生长,将蔓数次绑在支架上,并使其分布均匀。瓠瓜主要由子蔓、孙蔓结瓜,故应进行植株调整,常实行2~3次摘心,促使子蔓及孙蔓发生。如果喷洒2次,连续着生的节数更多,雄花的发生大大减少。
肥水管理
瓠瓜生长势较其他瓜类弱,生长期短,结果集中,除施基肥外,还要追肥灌水。追肥宜薄施勤施。在定植成活和摘心后、果实膨大期分别施1次肥。开始采收后分期追肥1~2次,促使后熟瓜生长。瓠瓜需水较多,应及时浇水,结果期间天旱可1~2天浇1次水,但如果雨水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
追肥依据地力,结合浇水进行,一般移植后6天每平方米施豆麸浸液15千克、生物磷1.5千克、生物钾1.5千克,混合粪水淋施,每隔7~10天淋施1次,种植后10-15天进行插竿搭架。整枝打杈,摘心。去老叶,调节空间,使其通风透光。在植株具4~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2次1.5-6的乙烯利,可使雌花早日形成和增多,提高产量。
采收
适时采收可提高果实品质,促使上部继续结瓜和后续瓜的生长,这是早熟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当幼瓜茸毛基本脱落,皮色变淡时为适收期,一般第一批瓜的采收时间是开花后15-20天,旺果期为开花后10-12天,果实过老采收影响食用价值。
果实:秋季采摘已成熟但外皮尚未木质化的果实,去皮用。种子:秋季收成熟的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果壳:秋末冬初采取老熟果实,切开,除去瓤心种子,打碎,晒干。茎、叶、花、须:夏、秋季采收,晒干。
瓠瓜的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瓠瓜的吃法很多。元代王祯《农书》说:"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又说:"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可见古人是把葫芦作为瓜果菜蔬食用的,而且吃法多种多样,既可烧汤,又可做菜,既能腌制,也能干晒。烧汤清香四飘,其味鲜美。与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论瓠瓜还是它的叶子,都要在嫩时食用,否则成熟后便失去了食用价值。
瓠瓜食部:每g含蛋白质0.7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2.7g、膳食纤维0.8g、胡萝卜素40μg、硫胺素0.02mg、核*素0.01mg、尼克酸0.4mg、抗坏血酸11mg、钾87mg、钠0.6mg、钙16mg、镁7mg、铁0.4mg、锌0.14mg、硒0.49μg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瓠瓜具有清热利水、止渴、解*功效,适应于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肺炎、肠炎、糖尿病等症。其治病之剂,如:治湿热型急性肠炎,用瓠瓜g、马齿苋70g、薏苡仁50g、粳米g、煮粥食。治肺炎:用瓠瓜80g、玄参12g、鱼腥草30g、白茅根20g、甘草8g,水煎服,每日2次。
瓠瓜幼果含水量达95%,每克鲜重约含维生素C10~15毫克,以及少量的糖和磷、钙等。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不宜生吃。有些品种,因果肉中含瓠瓜苷的配糖体而带苦味。生产上选用无苦味的双亲本并控制授粉,所结种子的后代即无苦味。
药用价值
瓠瓜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瓠瓜味甘,性平滑无*,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据古代医书记载,瓠瓜花味甘,性平,无*,可做解*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蔓、须药性与花相同,可治麻疮。瓠瓜瓤及子,味苦,性寒,有*,可治牙病,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又可治面目、四肢肿,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痈疽恶疮。尤以瓠瓜壳的药用价值最高,其味甘,性平,无*,用于消热解*,润肺利便。愈是陈年的瓠瓜壳,疗效愈高。
THEEND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