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玄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方医案三则 [复制链接]

1#

经方医案三则

医院轮转,开方子也会开,但是总是感觉西药中药一起用,也说明不了什么大问题,所以也没怎么在意。只上中药,或中药为主,才能提高中医水平。最近也零零散散看了几个病人,效果还说得过去。尽管不是什么大病怪病,但可以说明一点问题,那就是中药确实可以解决一点实际问题。最近太忙了,今天终于能休息一天,稍作整理,仓促成文。好在自己写文章、记录医案,自己说了算,不必写病史八股文,不必去生搬硬套,不必去空谈玄虚,随意一点,当讲讲故事,把问题说清楚了就好了。凑合着看吧。

一,自汗

8月上旬,朋友H母亲,中年妇女,素有支气管炎,虚汗频频已有半年多,近来吹空调着凉感冒咳嗽,发热无,当地治疗后感冒好转,但是严重的出虚汗很是烦扰,在当地诊所看中医认为其“肾虚”,予六味地*丸、虚汗停颗粒、*芪精口服液等,服后无效。问其出汗阵阵发作,无固定时间,不粘不臭,神疲乏力,时有咳嗽白稀痰,(心口窝)胃里说不出的不舒服(不痛),胃口不好,偶有头晕,睡眠尚可,二便正常。既往11年乳腺癌手术,近来体检指标尚可,唯血脂稍高。

“自汗”,中医辨证多是气虚不固,营卫失调,(一般习惯用玉屏风散,但我从来没用过)一看病人照片,看其身材矮胖(身高cm,体重55kg),皮肤萎*,舌淡胖,苔薄白。(脉未见)就觉得是一个“*芪体质”,顺手处方:*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砂仁、麦芽护脾胃,组成了下方:

生*芪30克,肉桂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2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生甘草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厚朴15克,杏仁15克,砂仁5克,炒麦芽30克。5贴,一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1h后服。

8月16日,H发来消息,说其母亲汗出好转,但还有,胃口转佳,原来肚子不舒服也明显好转,上次感冒吹空调还有一点咳嗽吐痰,请再开张方巩固一下。上方合半夏厚朴汤,加车前子一味,加强化痰止咳:

生*芪30克,肉桂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2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生甘草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厚朴15克,杏仁15克,砂仁5克,炒麦芽30克,清半夏15克,茯苓30克,车前子15克,紫苏子15克。5贴续服。

8月24日,H发来消息,药吃完了,出汗明显好转,人觉得有精神有力气了,呼吸顺畅,胃口转佳,脸上还长肉了。老妈开心的不得了。还说在当地抓药,诊所五十几岁的老中医看了方子说这方子是治感冒的,不能吃,半夏有*,15克太多了,不给抓。老妈还说干脆来上海找我看。一笑而过。

二,梅核气

9月3日。J同学舅妈42岁,咽部不适1月余,异物感明显,咽干,心情烦躁,时有心悸胸闷,呼吸不畅,极其痛苦,饭吃不下,老是想哭。舌暗红,苔薄*腻。脉未见。体型偏胖,脸大,短发,看起来很精干。再问诱因,前段时间父亲去世,情绪不好,身体开始各种不适。

我很快给这位阿姨开出了下面这张方:

柴胡15克,赤芍20克,枳壳15克,生甘草15克,清半夏18克,厚朴15克,苏梗15克,茯苓30克,生姜3片,生山栀15克,*芩15克,连翘20克,桔梗10克。5贴。

J同学要我解释一下,怎么开出来的。这13味药包含了:四逆散、栀子厚朴汤、半夏厚朴汤、桔梗汤。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即*煌老师的八味解郁汤,半夏厚朴汤合栀子厚朴汤加连翘、*芩,就是*老师的八味除烦汤。桔梗汤,是对咽部不适的对病用药。我说看这个病人体质强壮,舌质暗红,舌苔发*,肯定是一个热性体质,再加上失去亲人情绪不好,被咽部不适折腾的心情烦躁、呼吸不畅,光用半夏厚朴汤不够,还要清热除烦,开郁顺气。

9月10日,J同学发来消息,说舅妈吃了5贴中药感觉好多了,嗓子异物感明显好转,但有时候还是胸闷,喘不上气,刚做了心电图没什么问题,原方加全瓜蒌30克、紫丹参30克续服。

三,咳嗽

L介绍其朋友L某,28岁女,感冒后咳嗽已有三周,西医诊断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止咳药服用几天,自觉咳嗽改善不大,想试试中药。问咽干而痒,咽痒而剧咳,痰多色白质稀,晨起*痰,口不干偶苦,怕冷自汗,神疲乏力,胃口一般,饭量较小,夜寐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看其咽部充血不明显,无红肿。右侧偏头痛4年余。肤白体瘦,易受外感。认定此人为柴胡桂枝汤体质。予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玄参利咽汤:

柴胡15,*芩12,竹沥半夏15,干姜6,*参12,生甘草12,大枣6枚,桂枝12,白芍15,玄参24,桔梗9,木蝴蝶15,僵蚕12,蝉蜕9,防风15,荆芥15,厚朴12,茯苓30,杏仁9,苏子12。7贴,水煎服。

药尽咳愈。念其易受外感,偏头痛时发,建议其常服柴胡桂枝汤改善体质。

玄参利咽汤是邢斌老师的经验方(玄参,僵蚕,蝉衣,薄荷,木蝴蝶,甘草,桔梗),和古方喉科六味汤(桔梗,甘草,薄荷,僵蚕,荆芥,防风)组成相近,治疗喉源性咳嗽效果甚佳,*煌老师治疗感冒后咳嗽,有咽痒者恒加荆芥防风(如荆防柴朴汤),故合而用之。因为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咳嗽痰多,故合用半夏厚朴汤加强化痰止咳作用。当然,也可能是我认证还不够精准,尽管效果不错,但方子也是有些“庞杂”了,不知道柴胡桂枝汤暂时不用,是不是也会有效。以后留心观察。

按:上面这些方子都很普通,主要是经方,再就是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的后世方,这是临床上的高频用方,确实有效,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可操作性。

我觉得用经方(包括时方),就是要多用原方,少加减,适当合方。只用“桂枝、芍药、知母”就说开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只用“柴胡、*芩”就说开了“小柴胡汤”,只用“沙参、麦冬”就说开了“沙参麦冬汤”···我认为这不是真正在用“方”,更谈不上是“经方派”“时方派”了。只有用原方、少加减、用合方,才能加强对方剂用药配伍的把握。不然拆来拆去,永远只在加加减减中兜圈子,不会有什么提高,更不用说有什么创见了。

当然了,这也都是我从前辈们那里学来的,没什么好藏的。希望大家,尤其是和我一样在实习、规培的小中医们,学习之应用之验证之。别管别人咋样,自己不要忘掉自己的老本行,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放下中医。对中医付出的每一分,她都会以十分来回馈你。

Bestdaysstilllieahead,believeme。

年9月16日,沪上

打赏请表明来处:

长按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