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玄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晶报评城市需要更多的新彩通道 [复制链接]

1#

晶报评:城市需要更多的“新彩通道”


新彩通道创新设立“路中式”彩色公交专用道也是一个隐喻,那就是,面对拥堵,我们还应该向管理要效率,向服务要空间,要用更多的创“新”来出“彩”


从龙华新区大道至北环需要多长时间?从今天起,答案将是3分钟——备受市民关注的新彩通道今天正式通车,这条跨越梅林关的第二条通道启用后,预计可分担现在梅林关近三分之一的车流,“英雄难过梅林关”有望成为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新彩通道设有深圳首条“路中式”彩色公交专用道。相比常规的路侧式公交专用道,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更有助于减少公交车流和社会车流的交织,有利于提高通行效率。而采用彩色公共专用道,将红色的沥青铺设在地面,色彩上辨识度高,可以更加醒目地提示社会车辆不要进入公交车道。这也和“新彩通道”的名字不谋而合。


新彩通道之所以广受期待,是因为它有助于让城市公交系统局部提速,也就是说,对众多市民的出行进行提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交通调节费”成为市民讨论的一个焦点话题。不得不说的是,“交通调节费”的出炉,是基于城市拥堵日益严峻的现实,目前,深圳市道路总长约6164公里,每公里道路的车辆密度约446辆,居全国之首,远远超过国际每公里270辆的警戒线。今年3月底,深圳机动车保有量达275.15万辆,位居全国第三。预计到今年年底,深圳机动车保有量将突破300万辆。深圳交通的脆弱性可见一斑。


为了控制机动车数量增长过快,一些城市采取了限购、限牌等做法。相比之下,深圳更多地通过市场来调节,体现了更多的公平性原则。但毫无疑问,要切实减轻拥堵,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当一个人的公交出行变得更加方便、舒适、经济、快捷,购车的愿望自然会降低。为了方便出行而买车,但汽车增多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反而降低了出行的效率,这样的悖论只能被完善的公交系统来打破。据悉,在香港,公交分担的交通压力是89%,也就是说只有11%的人才会选择其他的方式出行,前者的比例远高于深圳。


延伸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